澜渊

隔山海

《无声的告白》品评:原作第1~4卷

这段时间,相信不少姐妹都和我一样待在坑底等更新(°ー°〃)

作为经历过太太一个月不更新的人,本人淡定表示,一个成熟的读者必须要学会修炼佛学,毕竟作者说过:“我虽然没更新,但是一路埋了好多小礼物呀。还有小鞭炮呢~”

回去挖挖,什么都有

默默开启四刷的我,最大的阅读乐趣就是读懂老贼山路十八弯的话里有话、戳破名侦探自己都信了的口不对心🙃

工藤这辈子最难的案子就是看懂老贼,黑羽最成功的作案就是偷走一个侦探~

分卷梳理双男主关系变化,杂七杂八的分析和最想说的话

写于2020.03.21《无声的告白》连载一周年之际

原作@逢鲸 





———————————————————





第一卷“白色微笑”:失衡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无声的告白》第一卷,我会选“失衡”。

 

那天,铃木次郎吉终于又得到了一个用来向怪盗基德宣战的资本,是一颗冷艳的白钻,晶莹璀璨,内里却有幽深的光,叫作“白色微笑”。


白色微笑,它是故事的开端,一切的伊始或终结。它的出现,造成了连锁的“失衡”。

名侦探的“失衡”,源于基德的反常。当白马提出一起监视黑羽快斗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迟疑”。


柯南迟疑。但他很想问问那个家伙,明明你不是什么坏人的吧?对吧?


或许,他自己都意识不到,他没那么想抓他。无论侦探游戏的过程如何,每一次追逐的尾声,基德都会放下宝石,他也乐于找一个借口任他离开,并且期盼下一次的相见。

而在他有些心软的时刻,基德摆出了真正的实力,掀翻了所有警方和侦探,那点不忍显得太过可笑,这让他深陷“愤怒”,从而掩盖了一切不自觉的意识。


柯南愤愤道:“一定要把他本尊揪出来!该真正一决胜负了……”


当他终于追上基德,之前的迟疑、愤怒已经消失了大半。熟悉的场景让过往重现,只要他放下宝石,就当是又一次的侦探游戏,不必质问真相,也不必涉及信仰。此时,他的内心回到了短暂的平衡。他甚至想像老朋友一样,问问基德上一次的列车事件真的挂彩了吗?

可是,白色微笑,黑羽不可能留给名侦探。这一行为在名侦探的期望和现实中裂开了一条鸿沟,进而引发了真正的“失衡”。


柯南侧迈一步,阻住他的去路。“你说完了,我可没说完。还是那句话,你一直在人群里……还有比这更明显的么?或者更确切地说,一直在我们的预想的包围圈中。对吧,黑羽快斗?”

这名字说出来的一瞬间,柯南自己已经激动得全身轻颤了一下,仿佛这就是一切的终结。


基德拒不归还宝石,触碰了他与“罪犯”相处的原则,相对于那点迟疑和不忍,此时,侦探的本能占了上风。而在内心深处,他的颤抖源于未知:然后呢?我说对了吗?你会承认还是否认?如果你承认,我又要怎么办……

随着基德翻过栏杆跳下,他的心也猛地下坠。从前,只要基德不做出格的事,他可以维持亦敌亦友的关系暂时对真相避而不谈。而这一次,他想问个为什么。


他只想问一句为什么。

为什么犯罪,为什么做这些事情。

柯南没能来得及问出来。


或许这也无关真相,只是他想留住一个人。一个看起来没那么坏的人。那个孤身翻下栏杆的身影,成为他追逐黑羽孤独的起点。


念及于此,脑海里却鬼使神差地闪过那个翻身跃下摩天楼的孤单身影,还有那些难懂但似有着深意的话语。那家伙应该也是有同伴的吧。


时常想,对一个人最大的善意就是将他当作一个普通人吧。尽管他可能是坚强的、乐观的、包容的,当他脆弱时、悲观时、与我们观念不同时,我们会感到麻烦和愤怒。因为他们没有按我们预期的样子活着,从而为我们打造一个“美好世界”的蓝图。平静生活中的嘘寒问暖算不得在意,当你愿意去倾听那些悲伤的话语、低诉的情绪,哪怕在对方并没有说什么的时候,你无法视而不见,愿意倾听他的沉默,这才是真正爱一个人。

如果说名侦探的“失衡”发生在白色微笑争夺战中,黑羽的“失衡”恐怕发生在失去父亲和得知真相的那段日子里。往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深藏思念和悲哀的求索。


他的手臂往下一垂,一颗钻石便从衣袖里掉下来,落在掌心。

拿起来对着月光,看到了他等待了太久的结果。

没有狂喜,反倒想要叹息。

他的眼底终于带上了深湖般的沉静,不再是白日里那个明朗少年的模样。


在侦探们的重重包围下,他无懈可击。如果不是这一段描写,我几乎也要认为怪盗基德和黑羽快斗不是一个人。晚上和名侦探闹得天翻地覆,白天和青子嬉笑打闹,时光慢慢流转,偶尔也会忘记那些暗夜中的枪口吧。白色微笑的出现,让黑暗的道路无声地显现,再一次打破了光和影的平衡。

鲜血和告别,是命运的赠礼。

他无畏孤独。

 

逆风疾驰中,柯南收到一条短信:

“这次的宝石很重要,不陪你玩儿侦探游戏了。”


平平淡淡,不像那个装模做样的怪盗,也不像那个毫无心事的黑羽快斗。他问名侦探相信无声的告白吗?而我读到了这条短信中他未说出口的话,那就是“希望你理解。”

没有人甘愿孤独。哪怕是对孤独乐在其中的人,仍旧会希望有一个人,以足够匹敌我们心智和才情的样子出现,带来精神上的理解和陪伴,它是力量的源泉,从此凄风苦雨都可笑对,世界不再只有冰冷的伤害。

对于黑羽而言,这个人就是名侦探。而他们的故事,从“失衡”开始,走向一场盛大的悲欢。





第二卷“钟楼之下”:距离


第二卷是关于“距离”的博弈。忽远忽近的是宿敌的距离,真相的距离。

如果说钟楼的并肩作战只是在好心的小偷先生和穷凶极恶的罪犯间的临时站队,在湖边旅馆醒来后,名侦探已在不知不觉间跨越了本属于宿敌的距离。


怪盗就在不远处的沙发里坐着,白礼帽遮挡了眉眼,暗夜与树影模糊了他的脸。一时柯南不知他是醒着还是昏迷,安安静静的,像巢中栖息的白鸽。


这种沉静,与岁月静好无关,比静水流深汹涌。无数次的风暴滋养了它的沉着,未知的危险彰显了它的冷静。如果是宿敌的话,在此刻离开就好了吧。


“要不要……我去买点药什么的,或者叫灰原过来,她是个医生……”

柯南道:“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我出去了……看在你救过灰原、今天又为救我而挂彩的份上,这次就算了……”

柯南立刻蹲身,启动了鞋子上的开关。没了足球,随便什么东西也是一样。“基德你到我后边去……”


他全然忘记危机已经暂时过去,而是担心着他的伤势,为他想好了如何离开,甚至下意识护着他。这样的“越界”,黑羽怎会看不出?他没有回应他的好意。


基德收起笑意,难得郑重地说道:“名侦探,给你个建议。休学一年,随你那卓越的父母出国旅行。一年之内,不论发生什么事,不要露面。”


黑羽对灰原说过,宿敌的关系有时候也是可以转变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愿意让无辜的人因自己而承担危险。似乎宿敌关系的转变,只在他去救名侦探的时候生效,所以钟楼之下,他几次让名侦探趁机离开。并肩作战会带来风险,距离则能保证安全。

第二个距离,是真相的距离。


柯南坐在他胳膊上,趴在肩膀上,竭力压制着抬头看一眼的冲动。

“别啰嗦了快跑吧,你可别逼我趁人之危,我现在特别想看看你到底是不是黑羽快斗。”


这位艺术家的真相,很多次都在他触手可及的范围。“绝不趁人之危”是明面上的理由,在名侦探的内心深处,恐怕从来没有打消过他是黑羽快斗的念头。他担心基德此时没有易容,如果他看到的是黑羽快斗的脸,很多难题再也无法逃避。

不管名侦探的选择如何,真正的艺术家只能允许秘密掌握在自己手中。早在侦探们监视黑羽快斗之前,黑羽就为他们备好了身份陷阱。


用自己作饵,反转又反转的戏码,成功将名侦探引入了另一重怪圈。

怪盗却没有感到得意,反倒心里一片冰冷。沉默半晌,缓缓道:“其实你现在走上来看个真相,就不用那么费神了。”


煞费苦心的博弈,他赢了,却得意不起来。名侦探与真相的距离越来越远,他其实是失落的吧。复仇是一种复杂而孤独的情绪,名侦探没有听懂他无声的告白。

其实,复仇的真相只是事实真相,基德的性格真相早已被他发现。它来自于奇迹乐园的守望,列车事件的相救,孤身翻下栏杆的身影,还有在白色微笑和名侦探性命之间的抉择。


“喂……基德!我……问你真相,其实是想说……有什么我能帮忙的?你说你独来独往,但我知道,有朋友帮忙的日子是完全不一样的……与其各自行动,不如……至少,留个联系方式。”

……

沉默半晌,基德笑道:“还是照顾好你自己的身体吧。”


为什么沉默?因为动摇。为什么拒绝?因为冷静和自制。在正剧风,或者说现实主义的设定中,仅仅因为一次共患难就放下心防,会显得过于童话。文中的黑羽和名侦探,都是负重前行的人,也是在乎他人胜于自己的人。他们之间的距离,不仅仅包括宿敌和真相,不是一句我爱你就能消除,必须历经重重艰险才能跨越。

最后,想谈谈作者的笔法。作者在描写黑羽时笔墨极其精简,使这个人物也具有了一种该死的距离和神秘。这并不是偷工减料,而是源于无上的偏爱。在钟楼一战中,黑羽的对白不超过十句,然而所有人的目光和行动都以他为中心。


柯南看了看他枪口指向的那人。

基德还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乃至淡漠,似乎早已将死亡看得稀松平常。

柯南笑道:“啊,我是个侦探。我也不管你是做什么的,你敢开枪,我发誓我会把你这伙家伙一个一个从阴影里揪出来,扔在阳光下。”


写他的笑,也是通过名侦探的感受。


怪盗轻轻笑了一下,明明是无声的,柯南却感觉到了。在所有从前与现在他无法真正看到的地方,每次都能明确地感觉到。


回味无穷。





第三卷“铁塔之上”:坠落


铁塔之上的坠落,无疑是全篇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事情就这么凑巧,工藤头上沁出的汗水滴落在基德脸上,冲开了易容的妆,露出一条细如发丝的伤痕,是那天柯南射出的麻醉针造成的。


第一次读时,很长时间内,这一幕都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在这生死一刻,这滴汗落得这么慢,慢到时间都静止,世界都安静,什么都无法阻止它揭开一个真相。

在本文的第一章,从几个侦探找上黑羽的那刻起,一个问题就被埋下了:他们什么时候发现?很多次,名侦探离这个真相很近。可也像他说的一样,“解开层层掩盖的宝贵真相似乎该有个盛大的仪式”。二十三章回答了这个问题——在所有人都没准备好的时刻。

名侦探没准备好。他一直没准备好。那时他死死拉着基德的手,只希望他能翻上来。

黑羽没准备好。他一直保护的这个真相,在他心冷绝望、无能为力的时刻,在照明灯下,在名侦探眼中,被残忍地撕开。

读者没准备好。铁塔之上和韦贝尔的对决,我们已被黑羽的人心魔术深深震撼,屏住呼吸期待黑羽如何收场、名侦探又会带来什么转机,谁会想到紧跟着还有一个惊天大炮仗?

从查理开枪的那一刻起,文中已经不见“黑羽”的踪影,而是以“基德”代替,使他愈显孤绝和神秘。当这滴汗落下,黑羽快斗出现在了名侦探面前,也重新出现在了读者面前,在激烈的对决后,恍如隔世。


“看到了么,名侦探。”黑羽凄然笑道:“你想问的话,我已经在你眼里看见了。”


其实我们一直知道真相会被揭开,但即使有这样的“剧透”,也无法消减这一刻的震撼。好的作者总会以读者意想不到的方式到达一个既定的终点,从而带来令人满足的阅读体验。

第二次读到时,戏剧冲突不再占据全部视线,念念不忘的是黑羽递去的那颗糖果。


黑羽抬了抬另一只手,就在工藤以为他终于想通了打算回来的时候,黑羽只是说:“最后的魔术,希望你能记得。”


那里面装的是灰原赠予的两粒药之一,可以恢复体力。在最后一刻,他仍旧选择守护名侦探的秘密。好心的小偷先生啊,我确信,就算之前向他扑去的是查理,或是任何一位素不相识的警员,他也不会任其坠落。他点名要京极真来交易,铃木老爷子的安全是保障了,但这位强敌又会给他带来多少危险?复仇使他走入深深的孤独之中,不变的是他心底澄澈的善良。

第三次读到时,我理解了工藤的痛苦。


工藤无力说话,只能在心里回答:他妈的我什么都不想问了,你快上来,只要你能上来,我发誓我什么都可以不再问了——

他用尽全力摇了摇头。心脏再次紧缩,疼得直接喊了出来,真的到极限了,一切的极限。


真相重要吗?他一切的追逐,仅仅是为了问一个真相吗?铁塔之上的一次次解围、愤怒和悲凉,其实只想问一句:“你就不能好好的吗?”

《月光奏鸣曲》是他毕生的遗憾。在爆炸的顷刻,对着穷凶极恶的拜特,名侦探也无法扣动扳机,因为任何人的生命都不能被随意剥夺,哪怕以正义之名。他原以为,以工藤新一的身份澄清这一连串的事件就可以保全宿敌的生命,没想到这位艺术家不仅不撤退,还要在重伤和包围之下去见组织的首脑。


工藤只觉心脏愈发疼得厉害,“你还是先想想怎么保命吧。这是一场壮观的魔术,可这样下去,无非两条路。韦贝尔过去拿了钻石,你拽着他一起死?韦贝尔不去,你怎么逃离?”

基德笑了一下,“很简单,去死不就好了?”

他语调像开玩笑般的轻佻,直接激怒了名侦探,“我不管你有什么计划,不管你要做什么!这种用生命作赌注、动辄就要拼死的行为,我不允许!”


黑羽以为名侦探是想让他死的。其实,最不想让你死的就是他啊。他的信仰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对生命的珍视,这其中,也包含你的。

第四次读时,满屏的文字,都在向我说着一个词——“保护”。


基德沉默半晌,“你到底为什么来……抓我么?那就趁现在。”

“嘁,那不用你提醒……我发过的誓,当然要兑现。”

“揪出斯派德背后的组织?”

“是啊。”


原谅我的迟钝,没看出名侦探的口不对心。他的参战,只是为了那一条“允许击毙1412号”的指令罢了。不论这场坠落带来多少心碎,如果不是源于他们为了对方可以放弃自己生命的选择,它不会发生。

最后,想谈谈这一卷的“电影感”。个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在每个场景中,作者使用最精简的语言构建了最高速的节拍。


“你终于正式现身了,小偷先生。”

工藤的心思已全在基德身上,竟没发现身后站着一个人影,以及悄然探出的枪口。

基德对工藤举起了枪。

那枪绝不致命,但工藤也不再是那个只能使用麻醉针的小孩子了,他本能地举起了查理的枪。

基德心头一凛。“你真要杀我么。”

工藤迟疑着,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基德犹豫一秒,轻声道:“别动。”

这话里没有什么威胁的意味,只是非常的沉静,就像还在友好地叫着什么大侦探、小侦探的谑称。工藤也不知为什么要听从,或者是因为没做好开枪伤人的准备,他竟真的动也不动,也没有真的射出子弹。

基德话音刚落,立即扣动扳机,扑克在工藤脸畔擦过,打掉了工藤背后悄然探出的枪口。


从两人相遇,到举枪对峙,再到打掉工藤背后的枪口,短短二百来字,没有大段的对白和心理描写,而是以人物的动作或反应构建起一个个节拍,信息密度极高。此外,在铁塔之上,天上地下、各方势力,都给出了相应的交代,营造出激烈紧张的大氛围。配角们有的直接参与到主情节之中(如查理),有的虽然没有直接影响情节进展,少量的戏份也体现出了人物性格中真实而矛盾的一面(如中森、毛利)。所以,在后续的情节中,他们的表现也不会令读者感到突兀了。





第四卷“向死而生”:深海


在黑夜里梦想着光

心中覆盖悲伤

在悲伤里忍受孤独

空守一丝温暖

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

对你的爱已无言


这段歌词来自《潜伏》片尾曲,也被附在原文第三十一章的末尾。我深爱这一章,它总能让我陷入久久的沉默——不仅仅源于海水中相拥那一幕意境的深远。正如这段歌词所写的,这场拥抱的主角一个心事重重,一个不懂感情。紧挨着彼此抵抗全世界的危险,像一场很暖很奢侈的梦。

 

父亲的声音又在脑海里回荡。“最重要的,不要让别人看破你的内心,不要忘了扑克脸。”

走得越远,黑羽越是偶尔会想,表演的舞台上需要欺瞒观众,可在生命的舞台上,那真的还是最重要的么。

如果还能再见,他一定会问这个问题。


黑羽对父亲的思念,在前文中也以少量的笔墨有所刻画。快要撑不住想起父亲的这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坚强和孤独。这种感觉很难形容,并不是对人物的心疼,而是因为与自己的心境有所重合。寺井心疼着少爷,红子爱慕着怪盗,很多话,黑羽不能说,也不必说。在现实生活中,当听到死亡的脚步声时,心里想的是什么?一半是逼自己相信的“我还能活下去”;另一半是对最爱的人们的担心。对黑羽而言,父亲是他力量的源泉,此时,这力量也用尽了。

 

昏暗的水下,忽然有个人影向他游来。名侦探实在厉害,近乎某种冥定的天意,居然这么快就在茫茫海水中找到了他。

工藤一把搂住黑羽,仰头确认海面上的探照灯已经扫了过去,带黑羽浮上水面。


铁塔之后,黑羽全心在意的是寺井的安危。虽然那句“心甘情愿同流合污”给他带来了片刻的好心情,回望塔顶时也让他想起了被推下去的失重,但那都不重要。他答应住进工藤宅,只是不愿再进行无益的纠缠。既定的路,总要走下去。何况,通过红子放置的监听器,他已经听到了名侦探的保证。

 

黑羽静静听完,只是笑了一下。“公正的结果么……我等着。”并不意外,也没有悲喜。


于情于理,他都应死守界线画地为牢。他没有放下心防,但当他饮食习惯的秘密被说中时,已有一丝光亮透入其中。生死一线之际,工藤救起了他,带来了寺井和红子平安的消息。默契的作战,彼此托付的信任,在冰冷的漂流中,再坚强的人也会感到暖意。名侦探对他而言,有些不一样了。

“空守一丝温暖”很确切地阐明了这场拥抱对黑羽的意义。他可以放任自己一时的安心,可以把它珍藏,也明白,它不会带来希望。

 

工藤带着黑羽,一点点向远处岸边游去。他手里紧紧握着一个东西,塞到黑羽手里,“对了,这个,还给你。”

那竟是一颗捏到发皱的糖果。黑羽认得那张色彩耀眼的糖纸,是铁塔上交给名侦探的。

黑羽笑了一下,“准备了很久?真有闲心。”

“彼此。”工藤道,“之前灰原给的两颗都是我吃了,轮也轮到你了吧。”

糖纸里果然躺着一颗药丸,黑羽把它咽了下去。


《故事》中写道:“我们应该如何去写一个爱情场景?让两个人去换汽车轮胎。把这个场景写成一个如何处理爆胎问题的真正的教科书。让所有的对白和动作都是关于千斤顶、扳手、毂盖和螺母的。演员们将会演绎场景的真正动作,所以要给他们留有余地,让他们从内心把那种浪漫之情活生生地表现出来。”这段话意在说明,如果电影剧本写作中不存在潜文本——即被行为隐藏的已知和未知的思想和情感,它就不存在内在生活,从而无法提供可供表演的东西。

潜文本不只为演员提供了表演的余地,也为观众提供了解读人物的乐趣。一个真实的人物就像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无论有意还是无意,其言谈举止下都隐藏着另一个意识层面。不同于电影,小说可以在保留人物潜意识的前提下,对其真实心理进行剖白。相比这种直接的方式,我更乐于自己探究他们在想什么。

原文中这一段“喂药”,在某种程度上与“处理爆胎的教科书”有着奇特的相似。不同的是,理解人物的情感不是通过演员的表演,而是通过文本的细节。


铁塔上发生的一切就像个噩梦。

但柯南知道,并不是梦。他手上还死死攥着一张糖纸,在昏迷时候任凭服部怎么掰也打不开他的手。


昏迷时的“死死攥着”,海水中的“紧紧握着”,无一不体现了这张糖纸对名侦探的沉重意义。这是黑羽坠落前留给他的,已经和他的痛苦和自悔融为一体。他没有回答是什么时候准备的,也只用了一个“之前两颗都是我吃了”的理由,不过我们已经听到了他真正想说的话——“不要随便说再见了,那很吓人。”

营救寺井时的两个片段,也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第一个在即将分头行动时:


可工藤还是犹豫了一下,他知道这里不只有警方的追踪,还有那个组织的枪口。

“快。”黑羽催促。

好吧。没有别的办法。工藤道:“只有我能抓获你,不要落在别人手上啊。”

黑羽一怔,笑了一下。

那种极度的张扬又回到他身上,像海鸟跟着阳光。


都是拼命,铁塔上名侦探的态度是愤怒的“我不允许”,因为他不能理解黑羽为什么这样做,哪怕为了复仇也不应如此。面对他不顾一切的阻止,黑羽能回应的只有一声叹息。而这句话是一个约定,透露出的是关心和理解。对于一个强大的人,能打动他的不会是一味的“看护”,而是理解。第二个片段是工藤阻止红子时:


红子也完全不想再管他和寺井,只想回去找黑羽。

工藤拉住了她,“我回去,你带那个爷爷快走。”

红子立刻有股无名怒火,“我想去哪就去哪。”

“你想让基德救完一个再救一个吗?他很关心你们,所以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护好自己和那个老人。”


红子对黑羽的爱无疑是单纯而热烈的,可她不太懂黑羽在想什么。她因爱而生的喜怒与黑羽深沉的心境并不相配。一开始,名侦探也不太懂。他满心是黑羽请他帮忙的满足和同赴战场的豪情,营救寺井只是一个机会,让他有理由把黑羽留在身边,换了别的机会也一样。

这一切是从何时开始转变的呢?不再是质问和阻止,而是牵挂他的喜忧。我们能从前文中找出好几个疑似的节点,然而改变总是潜移默化,连名侦探也无法确切说出——“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



评论(24)

热度(731)

  1. 共39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